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09月29日07版)
  夏日上午,知了拖著腔調“吱吱”叫著,將一段光陰拉得綿長。幽幽街道市聲昏沉,仿佛一位打著瞌睡的老人斜倚在揚州老城這把舊藤椅上消磨時光。路人步履悠閑,一律舉手遮陽。
  揚州的一天是在早茶之中拉開帷幕的,如今的揚州三春:富春、冶春、共和春,已經成了揚州早茶文化的標誌。我在豐樂下街上優哉游哉,見一月洞門嵌“冶春”二字石額。順坡而下,門內一段好景不忍藏,青磚青瓦、清瘦迴廊在粉牆內若隱若現,似漸漸深入歷史深處,此時方知冶春花園靜靜傍在御碼頭邊。冶春花園曾為清代揚州八大名園之一,原址在大虹橋畔,為清代大詩人王士禎舉辦詩社之處。冶春,古意為少男少女們游春踏青。清康熙年間,孔尚任題“冶春社”,康熙甲辰春日,王士禎發起“虹橋修禊”,賦《冶春絕句》20首,“冶春”之名傳揚天下。而今的冶春花園人稱“東冶春”,為茶社,慕名而來者很多。一份早茶就著百年滄桑歷史咽下,滋味萬千。
  進了冶春小館,擇一臨窗位置坐下,桌上紅色杯碟擺得賞心悅目。上菜之前,桌上已經擺好了一小碟餚肉,肉片切得厚薄合度,配上翠綠的香芹,無比精緻。餚肉是淮揚菜中的一道經典美食。清代有一《望江南》詞寫得好:“揚州好,茶社客堪邀。加料乾絲堆細縷,熟桐煙袋卧長苗。燒酒水晶餚。”“餚肉”就是詞中所說“水晶餚”。不禁想起餚肉誕生的傳說:以前一家小酒店的店主有一次買回了4只豬蹄準備過幾天再食用,因為天熱怕變質,便用鹽腌制,但他把家人為做鞭炮買的一包硝當作鹽腌了豬蹄。3天后家人找硝時才發覺此事,於是連忙揭開腌罐看。奇怪的是,肉質不但沒有壞掉,而且腌得硬而香,蹄皮色白。為了除去硝味,他用清水一連浸泡了多次,再在開水鍋中焯水後撈出,輔之蔥、薑、花椒、茴香、桂皮用高溫燜煮,誰料起鍋時異香撲鼻,滋味更是鮮美。從此之後,餚肉的名氣越來越大,成為一道佳餚。有詩贊曰:“不膩微酥香味溢,嫣紅嫩凍水晶餚。”我夾起一片,只見肉色呈嫩紅色,皮部分晶瑩剔透,一股香氣飄來。咬下一口,滿口香氣,果真不負盛名。一道餚肉得經過多少道工藝?淮揚菜的精細由此可見一斑。
  我還未從餚肉的美味中回過神來,旁邊傳來了軟軟糯糯的聲音:“客人都到齊了嗎?”在得到肯定回答後,身著古裝的服務員裊裊婷婷而去。揚州早茶有一個規矩:客齊了,點心方能上籠蒸,特別是蟹黃湯包一類。向來是人等點心,斷不能點心等人。個中講究,為點心,也為人。閑下來的時光正好讓大家緩一緩初到茶社時的心情,閑話家常,慢慢蘊出平常心境。我偏頭看向旁邊一桌,見兩位老人正對坐著吃早茶,手邊擺的是自家帶的瓷茶杯,杯身瑩白,細描著淡竹,杯內飄起縷縷茶煙,蒸騰出一份安閑。面前蒸籠里放的是冶春的招牌點心:蒸餃。兩位老人細眯著眼把蒸餃輕輕挑到碟子里,一點一點咬,一口一口吃,一切都是慢悠悠的。一個蒸餃吃完,老人的雙眉無比滿足地舒展開,然後不緊不慢地捧起瓷杯抿一口清茶。這樣的悠閑醉了時光。想起洪為法先生《茶客》一文中的描寫,說過去的揚州城中有一部分人“每天早間九點左右到茶社,直待暮色蒼然,這才安步當車地施施離去。不計寒暑,亦不計晴雨,一年四季的光陰除了睡眠以外,幾乎有一半是消磨在茶社裡的。”這份“閑”已成了一種城市氣質影響著一代代揚州人,並一直延續著。
  說話間,早點上了桌,特別是蟹黃湯包,是一人一碟上的。看著小蝶內的包子顫悠悠地晃著,我仿佛已經看到了薄皮下滿滿的湯汁。服務員邊遞碟子邊笑著說:“一定要趁熱吃啊,等冷了,就算已經吃過了。”拿起吸管小心地戳一個孔,再細細地吸上一口,鮮美的湯汁順著管子流進口腔,不覺打一個激靈,滿口鮮香。包子慢慢地癟了下去,這時我才大著膽子咬皮,唯恐裡面還有湯溢出來。包子皮薄如紙,往裡面一瞅,大塊蟹黃安靜地躺在皮內,皮里剩餘的汁水襯得蟹黃如在流油一般,堪稱色香味俱全。
  待吃飽喝足,閑坐時分,我抬頭望向窗外。冶春花園北面臨水,據說這裡的水與瘦西湖的水相通。當年乾隆皇帝游瘦西湖便是從這兒起始的。想象那時龍船經過時的壯美之景,再想象一幅瘦西湖船娘撐著瓜皮艇悠悠而下的畫面,皇家氣派與江南婉約氣息在這裡竟可以達到和諧統一,使人不得不贊嘆。園子南面是天寧寺行宮遺址。石頭上的幾個大字將千百年曆史蘊藏筆端,幾多感慨難以言說。天寧寺最早時為謝安別墅,初為寺院時名作“謝司空寺”,宋政和年間改名為天寧寺。其後,這裡做過宋建炎年間高宗難逃時的避難所,出過和鑒真和尚一起東渡日本的道彞和尚,設立過刊印《全唐詩》的書局,還建過安放《四庫全書》一部的文匯閣。今年寺內萬佛樓又迎進了《四庫全書》,舊日盛景今日重現,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參觀。歷史似乎在進行著別樣的輪迴。我收回思緒,抿一口茶水,淡淡的茶味竟覺得越來越醇厚。忽然明白過來,揚州早茶,吃的其實是一種心情、一種氛圍、一種文化。曾經想不明白為什麼揚州城的節奏如此之慢,今日方知這是經年累月積澱下的安寧啊,厚重歷史怎經得起快速翻閱?
  揚州慢,宋代時就已有的詞牌名。薑夔一首《揚州慢》:“淮左名都,竹西佳處。”讓揚州進了多少人的夢?唐詩、宋詞、元曲、明清小說……揚州浸蘊著文化一路走來,慢慢前行,將情韻藏在了糕點里,鎖在了深巷裡,更烙在了一代代揚州人的骨子裡。行走揚州,學著放慢腳步,尋覓一份閑情,領悟一份“閑世人之所忙”的智慧。
  慢慢走,欣賞啊。一覺揚州夢,十年難忘懷。
  (揚州大學 馬佳雯)  (原標題:揚州“慢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g82vgav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